CT模体可获得各种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以行定量分析,即不仅显示出不同密度的器官、组织或病变的影像,且直接得到各自对X线吸收多少的数值即吸收系数。
由于图像是来自吸收系数的转换,因此,可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的密度或灰度调节到适合观察某种组织或病变,而X线照片各部影像密度是不能调节的。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
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每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为了从图像上得到金属线的FWHM,你需要知道金属线CT值的峰值及背景值。将CT的“窗宽”关到1或小的设置。移动CT的“窗位”到金属斜线全部消失到只剩下一点的时候。
在这个位置的CT“窗位”值将是你所需要的峰值或者说大值。使用“感兴趣区”功能确定斜线周围区域的CT值即背景CT值。
使用上面的CT值,来得到半高宽值:
首先计算大差值…(CT#峰值-背景CT值=CT#大差值)
计算50%的大差值…(CT#大差值÷2=50%CT#大差值)
计算CT的半高全宽值…(50%CT#大差值+CT#背景值=CT的半高全宽值)
现在你知道了CT的半高全宽值后,你就可以测量斜线的半高宽了。将CT机的窗位设置为CT的半高全宽值,将窗宽设置为小。测量金属线图像的长度,这就是我们需要的FWHM。将FWHM乘以0.42就得到了层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