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探寻CT的发展历程
自从发现X射线以来,在医学领域中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有人人体某些器官对X射线的吸收差别很小,因此,X射线对哪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病变就很难发现,于是,英国和美国科学家就开始寻找一种新型设备来弥补这一不足。
1963年:美国科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菲尔德制作完成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这也就是后来的CT,可用于对人体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
1971年:亨斯菲尔德与伦敦一家医院合作,开始安装这一款由他设计而成的装置,并开始了头部检查。当日,医院用该设备对一名病人进行了检查,患者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
1972年:世界上台CT诞生,但是功能于颅脑检查,那年四月,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
1974年:全身CT诞生,检查范围扩大到胸、腹、脊柱及四肢。
从诞生到应用,CT设备也在不断地发展,探测器从原始的1个发展到多达4800个,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CT设备还蕴藏着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