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CT、磁共振成像两种技术分的不是很清楚,下面小编简单为大家区分一下。
1、CT技术:CT又叫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在一个横断解剖平面上,准确地探测各种不同组织间密度的微小差别,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理想检查方式。
CT技术在关节炎诊断上的应用:CT可用于检查脊柱,尤其是骶髂关节,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的优势在于其密度分辨率高,而且还能做轴位成像,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所以软组织、骨与关节都能显得很清楚,加上CT可以做轴位扫描,一些传统X线影像上分辨较困难的关节都能CT图像上“原形毕露”。例如:由于骶髂关节的关节面生来就倾斜和弯曲,同时还有其他组织之重叠,尽管大多数病例的骶髂关节用x线片已可能达到要求,但有时X线检查发现骶髂关节炎比较困难,则对有问题的病人就可做CT检查。
2、MRI技术:MRI技术又叫做磁共振成像,是根据在强磁场中放射波和氢核的相互作用而获得。
MRI技术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磁共振成像在骨骼肌肉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应用为广泛,这是因为它的组织密度对比范围大。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多于CT数倍的成像参数和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使其对软组织的对比度明显高于CT。MRI技术通过它多向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高分辨的表面线圈可明显提高各关节部位的成像质量,使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得以显示,MRI技术在骨关节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对于骨与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无特异性,成像速度慢,在检查过程中。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可引起运动伪影,影响诊断。
CT技术、MRI技术以及X线摄片可以说是现代医疗检查中的三驾马车,这三者若可以有机结合,可使当前影像学检查既扩大了检查范围,另一方面,又可提高诊断水平。